书评《异乡人》:从来如此,便对吗?

读完了加缪的《异乡人》,各种情绪夹杂在一起,让人感到窒息。最直观的感受可以借用鲁迅那句名言:从来如此,便对吗?

加缪用简洁又冷漠的语言塑造的主人公默尔索,深入到骨子里的“无所谓”,与正常的世界格格不入。

书的开头写道:今天,妈妈走了。又或者是昨天,我也不清楚。默尔索收到养老院的电报:“母殁。明日下葬。节哀顺变。”经典的开场白总是发人深省,也因此让这本书凭实力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。

故事情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,但主人公默尔索的思考、表现、背景构思却非常复杂。让人们看到在这个所谓正常的社会之下,人们混乱无依的孤苦灵魂。

在收到收到养老院的“母殁”电报之后,默尔索给老板请了两天假。第一天搭车去养老院守灵,第二天下葬完毕后直接赶回城里。自始至终没有看母亲最后一眼,也没有流一滴眼泪。
第三天刚好是周末,按正常情理来说,默尔索应该葬礼后在呆一两天。然而并没有,他去了海滩放空自己,遇到了前同事女友玛丽,相约看了喜剧电影,发生了关系。

之后下一个周末,便是默尔索的邻居雷蒙的感情纠纷。默尔索以旁观者的行为参与了雷蒙和雷蒙女友的打架纠纷,也引发后面雷蒙女友的哥哥(阿拉伯人)一系列跟踪打架。再一个周末便发生了默尔索在海滩开枪打死了那个阿拉伯人。这里也是读者讨论最多的地方,为什么开完第一枪之后,还要再开三枪?

荒诞的开头,荒诞的过程,荒诞的结局,也难怪许多行家评价这部作品是荒诞派文学的开山之作。在最后的审判中,判处默尔索死刑的结论是“在精神上杀死了自己的母亲”,检察官认为,这比同一天开庭审判的弑父罪更加严重。

书中的人们并不关注从法理上判处默尔索死刑,而是从世俗的道德上判处默尔索死刑。
读到这里,也能深刻感受到默尔索的内心的内心独白:

他们说,妈妈死了,我没哭,该死;
隔天就和女友厮混,该死;
挑拨朋友仇家互斗,该死。
我合该天地不容,人神共愤,
但你们企图用来拯救我的那一套,又算什么?
我杀了人,
只因夏日阳光太刺眼……

这一幕的情节,让我想《庄子》:“庄子妻死,惠子吊之,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。”面对世俗的审判,默尔索在最后发出强大的抗争:“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,只是,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?”

这本书还有另一个翻译版本《局外人》,个人觉得翻译成《异乡人》要比翻译成《局外人》好很多。异乡人不仅游离在精神原乡之外,用孤独的灵魂,藐视传统道德的约束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